智能制造学院依托机械制造及自动化、机电一体化技术、电气自动化技术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、智能控制技术、工业互联网应用、增材制造技术、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、港口与航运管理9个专业,本着“为企业量身打造现代工匠,为国家潜心培育合格人才”的办学宗旨,培养适应高端装备制造业“智改数转网联”需求的高技能人才。
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,不断加强校企合作,深化产教融合,专业建设和改革成果丰硕。牵头组建了全国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、全国工业数智化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持续澎湃动能。作为省内唯一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高水平专业群、学校第一期“双高计划”建设特色任务,专业群由3个国家示范专业、骨干专业引领,积聚了深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经验,建有教育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、山东省轨道交通及装备制造公共实训基地、山东省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。学院三个专业率先开展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“3+2”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。
拥有一支师德师风好、综合素质高、创新能力强、行业影响大、示范引领广的“高水平、结构化、协作化”的教师队伍。打造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、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,团队中副教授及以上占75%,双师素质达95%以上,全国优秀教师1名,山东省教学名师3名、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4名。
建有集教学、社会培训、技能鉴定、技术服务、技能竞赛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。适应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需求,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“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、模块化”的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平台。依托技术先进、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践基地,先后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(机械制造模具方向)、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(教育部合作项目)、省级和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、山东省智能制造技艺技能创新传承平台、山东省轨道交通与装备制造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,先后承担 “光机电一体化”等15个国家级、省级师资培训项目,承办全国和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15项。
智能制造学院积极服务于制造强国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,以及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将努力打造成国际知名、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高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