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6日,山东省职业教育海外“班·墨学院”建设工作交流活动在济宁举行。我校智能制造学院教师李遵富作为“班·墨学院”优秀外派教师代表作典型发言,分享了学校在蒙古国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的创新实践。

李遵富以《从“班·墨学院”故乡到蒙古高原,我的海外职教破冰之旅》为题,汇报了我校牵头省内5所高职院校与中铁资源蒙古新鑫公司共建“班·墨学院”的实践成果。“在蒙古戈壁的日日夜夜,我们不仅传授技能与语言,更用教育的星火点亮‘一带一路’民心相通之路。”他深情讲述了“中蒙人员共舞”“跨国守望相助”等感人故事,生动展现了职业教育在国际人文交流中的魅力与深远影响。
近年来,学校积极响应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深度服务“走出去”中资企业,创新构建“语言+技能+文化”三维培养体系,累计培训企业海外员工逾两千余人次。蒙古“班·墨学院”400余名员工从中受益,其中11人获HSK汉语等级证书,8人实现岗位晋升,并在国际技能大赛中勇夺金奖。通过组织“汉语桥”来华研修、中蒙文化互鉴等品牌活动,有效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。下一步,学校将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内涵建设,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贡献更多“山职方案”。
本次活动由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指导,山东省教育厅主办,济宁市政府等单位协办,全省高职院校和企业代表共200余人参会。我校国际交流学院相关同志一同参会。
供稿审核人:张欣
编辑:耿旭慧
审核:何述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