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,积极响应“百万大学生进社区”的号召,7月15日至7月20日,南山书院青韵“小喇叭”社会实践队奔赴临沂市平邑县综合文化站,为周边乡村儿童提供关爱帮扶,通过特色课程讲授与实地研学实践,传承红色基因,播撒知识火种,在实践中锤炼青年学子服务乡村、奉献社会的本领,践行青春使命。
沂蒙精神润童心。课堂上,志愿者们化身“红色讲师”,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生动的沂蒙精神启蒙课。志愿者们深情讲述了“沂蒙红嫂”明德英乳汁救伤员、“沂蒙母亲”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、“沂蒙六姐妹”等红色事迹,为孩子们再现了那段烽火岁月里军民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。他们用生动的故事、互动问答与红歌学唱,让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中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。课堂尾声,孩子们排着队,用粉笔在象征生命与传承的绿叶上,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。 “爱党爱军、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”的沂蒙精神,伴随着树叶上坚定的名字,深深扎根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田。

钢铁动脉连未来。实践队成员充分发挥学校轨道交通学科优势与校史传承,紧密结合专业背景,为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一堂特色鲜明的“红色钢铁动脉”精神传承课。课程中,队员们借助珍贵史料,讲述感人故事,生动再现了铁道游击队在烽火硝烟中如何化身“不炸不断的生命线”和“打不垮的补给线”,深刻诠释了“听党指挥、无私奉献、不怕牺牲、顽强奋斗”的红色铁路精神。此外,队员们还巧妙贯通历史与当代,自豪地介绍了象征着国家工程伟力与攻坚精神的里程碑——青藏铁路等现代铁路奇迹。通过今昔辉映,队员们鲜活有力地诠释了“人民铁路为人民”的不变宗旨,以及新时代轨道人“遇山凿隧、遇水架桥、敢为人先”的豪迈奋斗精神,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交通强国梦想与接续奋斗的种子。
石榴籽同心筑梦。实践队紧扣时代脉搏,精心打造了一堂题为“石榴籽同心筑梦”的趣味互动课。队员们以童趣化形式,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、生动故事和精彩动画,向孩子们形象阐释了“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的深刻寓意,生动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、共同书写悠久辉煌历史、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、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光辉历程。

九间棚里悟奋斗。课中,队员们化身为“小向导”和“历史讲述者”,采用情景剧展演的方式,深情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段震撼人心的创业史诗:面对悬崖峭壁与极贫困境,在“领头雁”刘嘉坤书记带领下,九间棚村民用钢钎凿、用铁锤敲、用肩膀扛,硬是在绝壁上架起了光明、凿通了出路、引来了甘泉、驯服了荒山。孩子们屏息凝神,被一个个“铁锤砸石”“肩挑背扛”的真实故事深深吸引,小眼睛里闪烁着对“愚公移山”般力量的惊叹与敬佩。

此次“三下乡”平邑之行,是队员们深刻的精神洗礼与宝贵的成长熔炉,为孩子们心中点亮了爱党爱国、向往未来的明灯,深化了青年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、服务乡村振兴、促进民族团结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责任担当的认识。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沂蒙精神、“石榴籽”情谊、铁路忠诚与九间棚奋斗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让青春在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挺膺担当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!
供稿审核人:杨荣涛
编辑:耿旭慧
审核:何述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