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6日,东岭书院“陶韵齐风·非遗匠心”社会实践队赴济南市章丘区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走进“黄河非遗文化课堂”。书院部分师生代表参加。
实践队首先前往中国龙山文化黑陶艺术馆,在黑陶馆负责人的带领下,实践队系统回顾了龙山文化自城子崖遗址发现以来的百年研究脉络,了解了它的起源与发展历程,并近距离参观了馆藏的各类黑陶精品。同时,黑陶馆负责人逐层剖析了龙山文化“黑如漆、亮如镜”黑陶瓶的八道工序,让队员们直观领略史前匠人的巧思与智慧。
随后,实践队进入生产车间,近距离观摩泥料陈腐、封窑熏烟等传统流程,记录温度与湿度对成品率的影响数据。体验环节中,同学们分组上手体验拉坯、修坯等技艺,切身感受“薄如蛋壳”成型之难,馆内技师现场指导并讲解了常见失误及纠正方法。

午后,实践队转赴城子崖博物馆。队员们沿展线依次驻足,在文物与文字的交织中领会龙山先民“择高而居、依河而生”的聚落智慧,近距离品鉴蛋壳黑陶的极致工艺。随着展柜中龙山文化典型器物的逐层呈现,队员们直观感知到黄河泛滥与先民聚落迁徙的历史关联,在“一器一时代”的沉浸体验中,读懂了黄河下游史前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命脉搏。
通过此次“陶韵齐风·非遗匠心”社会实践,实践队队员在泥土温度中体悟匠心坚守,在千年遗存里读懂文明层累。下一步,东岭书院将继续传递黑陶技艺的匠魂,延续黄河文化乡土根脉,开展更多非遗传承志愿服务,让龙山黑陶走出博物馆、走进校园,在时代烟火里永续生辉。
供稿审核人:陈海燕
编辑:耿旭慧
审核:何述荣